有那么一群人,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奋斗,无怨无悔;有那么一群人,在三尺讲台上勇于奉献,甘于平凡;有那么一群人,用行动诠释慷慨付出,用生命践教书育人。在美丽的宜春中学,辛榕老师就是教师群体中最普通的这样一员。
一、脚踏实地,教书育人
作为一名有着30余年教龄、26年党龄的一线教师和共产党员,自工作以来,他就一直从事中学教育教学与管理,他有过基层农村、中心城区、边塞南疆的教育教学经历;也有过保卫干事、政教干事、宿管干事、年级助理、初高中各年级班主任及部门负责人的教育管理经历,不论身处何地,不论肩负何职,他都能始终如一,干一行爱一行,及时找准定位,务实、敬业、求真,善于团结,敢于担当,乐于奉献,踏踏实实、兢兢业业,教书育人,做到以校为家,赢得了同事、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。
二、不忘初心,援疆寻梦
不忘初心,边塞春风育桃李,舍家报国显忠诚。辛榕同志把新疆克州作为第二故乡,把援疆当作事业,践行“为国家分忧,为新疆奉献,为江西争光,为人生添彩”援疆江西人的豪情壮志!西域风沙遮不住的是漫漫的援疆之路,巍巍昆仑阻隔不了援疆人的一片赤诚之心,如果远方需要,就走向远方。他就是这样一位带着教育理想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,来践行自己教育梦想的援疆人。2017年2月,已年届五十的他,克服父母年迈体弱多病、小孩正在择业等困难,不顾亲人及同事的劝阻,毅然接受组织挑选,不远万里到南疆援疆三年。
一到援疆地,他就认真学习、及时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,克服时差气候的不适应、工作环境的陌生以及对家人的深切思念等各种困难,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课堂中去,做好示范引领,彰显援疆本色,跨头任教高一高二年级两个“江西班”的历史教学,第一个在全校进行公开课示范教学,他钻研教学的新思想、新理念及扎实的教学功底,为克州二中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。同时,他积极主动与同行交流,将宜春中学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毫无保留的传入受援地,主动承担师徒结对工作,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,课前、课后与徒弟耐心交流切磋,共同成长;积极参与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比赛指导和评委点评工作,开展到阿克陶县送教下乡活动。2018年2月,新学期伊始,面对援疆学校一老师因故辞职,在老师紧缺的情况,他主动担当,克服腰椎盘膨移等疾病,接过那个老师班级的教学任务,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,沙哑着嗓子,弯着腰上课,没有请一节课假,下班后才去医院做理疗,真正体现了援疆人的本色。
援疆期间,他结合新疆实际,主动走访民族学生,积极开展“三进两联一交友”活动,充分利用课堂、食堂、寝室及家访等形式,与交友学生开展帮扶活动,真心交流,走“进”学生心坎,“联”出温暖,“交”到真情,融洽师生关系,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,真正做到边关春风育桃李。
三、民族团结,戮力同心
援疆期间,他结合新疆实际,主动走访民族学生,积极开展“三进两联一交友”活动,充分利用课堂、食堂、寝室及家访等形式,与交友学生开展帮扶活动,真心交流,走“进”学生心坎,“联”出温暖,“交”到真情,融洽师生关系,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,真正做到边关春风育桃李。
作为援疆人中的一员,结合党中央正在开展的脱贫攻坚要求,他十分注重搞好民族团结,积极参与各种促进民族团结的活动。每隔一个月,他定期自带米、油等慰问品,到上阿图什博依萨克村走访问候维吾尔族亲戚热木吐拉-热合曼一家,关心他家的生产生活情况,认真宣传党的有关民族政策、脱贫政策,密切了江西援疆干部人才与结对帮扶亲戚的融洽关系,让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活动落在实处。大事看担当,小事见真情。在他身上,真正体现出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的博大情怀,谱写了一曲割不断的民族赞歌。
四、疫情防控,担当作为
2020年1月,结束援疆回来宜春后,按照省市精神,本可以休假,但面对学校工作需要,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,他放弃休假,主动担当,协助校长任疫情防控副组长,分管疫情防控工作,从疫情伊始,他就每天亲临学校防控一线:防控预案、健康排查、门岗督查、疫情培训、特殊家访、发放教材、社区志愿者、线上学习、防控宣传、应急处置等等,他都积极参与,把好学校的疫情防控“大门”,为学校开学做好充分的防控疫情准备工作。
三年援疆路,一生援疆情。援疆时,播撒大爱,情满天山南北;回校后,勇于担当,争当时代先锋。一己之心,传道授业解惑,是他所追求的;借己之力,传递育人之情,更是他所向往的。
|